188体育平台

<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县市动态

远安县局:打造“九头鸟” 振翅欲高飞

日期:2022-09-05 18:03来源:宜昌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 责任编辑: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 阅读量:

  远安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接政策利好,顺势发展,九“头”发力、久久为功,通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建设宜业、宜游、宜居的田园综合体,打造富有远安特色的“高山福园”。

  重视规划龙头引领。深刻把握科学规划对指导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188体育平台地位和作用,做深做实规划设计,编制《2022年度远安县花林寺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和《2022年度远安县花林寺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规划设计(一期)》,统筹推进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按照“全域规划、整体设计、优化布局、全要素综合整治”的要求,支持农村产业调整集聚和主导产业开发,不断调整优化乡村国土空间格局。

  优化布局短头补强。通过整治,逐步破解耕地破碎化、用地无序化难题,建成后项目区预计集中连片耕地从43片升至55片,5亩以下零星耕地图斑从244个下降至211个,拟净增耕地面积50.8679公顷;零星农村建设用地面积从整治前的3257.91亩下降至3096.11亩,人均村庄建设用地减少21.52平方米,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中集聚的土地利用全新格局将全面形成。

  确保安全先头预防。一是打造项目实施安全环境。通过走访及问卷调查,保障项目区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施要点(试行)》列举的负面清单,对试点实施可能面临的违法违规、破坏生态、增加债务等情况进行风险评估,确保群众反映良好,项目得到普遍支持。二是确保项目资金安全。在资金管理方式上,建立“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发展基金(专户)”,作为上级补助资金、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的资金专户;项目各类政府奖补资金收入和项目经营性收入统一归集到该专户,实行甲方、投资人和贷款银行三方共管,明确资金用途和使用顺序,实行闭环管理。

  部门协同齐头并进。将自然资源和规划、财政、水利、交通运输、农业农村、文化和旅游、林业、生态环境等部门的有效协调贯穿整治全过程,高度统筹各部门职能分工,整合相关部门在道路改造、电网项目、饮水安全、农田水利等方面的专项规划、涉农资金,解决部门间信息不对称问题,避免重复建设。

  充分融合接头顺畅。做好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实施方案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整合,突出系统性、整体性:与上位规划《宜昌环百里荒乡村振兴试验区总体发展规划》相衔接,突出百里荒景区这一核心引擎;与《远安县城乡总体规划》相衔接,深化位于鸣凤山-金家湾“慢生活”生态度假区这一城乡旅游规划布局的串连作用;与花林寺镇总体规划及项目区七个村庄规划相衔接,加快构建“以旅强农、以农促旅、农旅互融”发展格局,突出村庄特色定位。

  因地制宜分头治理。立足项目区村庄类型,针对宝华、太平、凤阳和龙凤村的传统文化、自然田园风光特点,重点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根据罗家院、横岩坪和魏家冲村作为集聚提升类村庄的划分,重点做精特色农业,加快推进果蔬产业的提档升级和高山养殖的发展,通过目标差异化治理,摆脱同质化趋势。

  吸引投资多头保障。为了破解整治资金缺口问题,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在统筹使用各类涉地涉农资金的基础上,积极引入金融和社会资本,现已引入百里荒、太清洞、高山奥运村、云顶旅游、拈花谷五大市场主体,均已签订合作协议,保守预计配套社会投资9900万;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计划投资6300万元。

  规范制度牵头实施。全面规范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管理、考核、评估、监督等工作,注重在制度建设方面进行系统谋划,严格执行省、市级出台的有关加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施管理的各项制度安排,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工程招标制、项目工程监理制、项目公告和公示制、项目合同制、项目审计制等各项制度,确保项目的建设时间、建设标准和工程质量。

  提升动力劲头充足。提升项目区群众的经济收益,保护合法权益,极大提高当地农民参与综合整治项目的积极性。一是融合农旅产业跟进。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和精品民宿,增加农副产品的附加收益,依托招商企业、农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给当地带来的就业岗位,增加服务收入。二是数质双提农业增效。依靠项目实施后增加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单产,直接增加农业收入。三是主动吸纳参与自建。对技术要求较低的农田整治、植树造林、农村道路建设简易工程,鼓励由村委会组织当地农民施工,让当地农民就近就快获得国土综合整治带来的效益。四是规范管理维护权益。建立农民权益保障和利益共享机制。在项目整治方案、整治工程规划、整治工程实施、土地权属调整等直接涉及农民合法权益的事项,依法听取农民群众意见,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确保土地整理后农民原有承包耕地的面积不减少,新增耕地农民拥有优先承包权;建立健全土地权属调整机制和方案,规范权属调整程序和流转程序,健全土地流转管理机制,做到流转土地价格的合理、透明,切实保护其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