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体育平台

<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工作动态

学思践悟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打造宜昌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日期:2025-04-03 11:40来源: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宜昌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 责任编辑: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 阅读量: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打造宜昌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习近平关于自然资源工作论述摘编》心得体会

  宜昌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 夏文翰

  《习近平关于自然资源工作论述摘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环保的系列188体育平台讲话精神是我们自然资源工作的理论源头和实践支撑。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对自然资源工作作出一系列总体谋划。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我们要科学把握各地差异和特点,分类推进乡村振兴,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2024年1月,李强总理在宜昌城区调研时称赞宜昌是“现实版的‘富春山居图’”,这既是对宜昌城市建设成就的充分肯定,也为宜昌在更高水平上推进治山理水营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丽宜昌、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指明方向。宜昌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落实长江保护法的具体实践,体现对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赓续。

  一、现代版“富春山居图”的时代内涵及目标愿景

  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是一个整体的、系统的目标蓝图和发展体系,核心是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及特色文化传承,具有丰富且鲜明的时代内涵;其中,从环境标尺衡量,要自然生态;从城市建设衡量,要人城相融;从经济角度衡量,要高质高效。渗透着生态价值、美学价值、生活价值及文化价值,是一种价值观。

  宜昌聚焦“一江一河四岸”(长江两岸及柏临河两岸)空间,保护“一半山水一半城”的城市特色,以“三度”(滨江控宽度、南岸控高度、北岸控密度)管控引领“规建治”三大环节全面提升,营造美美与共的醉美长江山水画卷,打造江山连城、两水襟抱、组团点染、人城相融的宜昌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到2026年,“三度”管控全面实施,城市新中心引领“四城建设”(江城、山城、水城、花城)成效显著,自然山水一幅画的“图底”更加鲜明、山水城园的关系更加清晰;到2030年,北岸城市新中心、南岸点军科教城“双子星”示范标杆取得重大突破,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可看、可学、可鉴,取得阶段性成效;到2035年,现代城市、现代产业与现代治理全面跃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宜昌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全面建成。

  二、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是宜昌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宜昌位于长江中上游结合部,长江穿城而过,一江四河多溪、两脉四山多丘的山水资源要素富集、得天独厚。宜昌城市建设尊崇自然基底和山形水势,以长江为主轴,呈沿江带状多组团布局,中心城区蓝绿空间占比达到70%以上,形成“江北山在城中、江南城在山中、一半山水一半城”的城市格局。宜昌依托独特的山、水、城关系,将“富春山居图”所描绘的理想人居图景“投映”在宜昌城区大地上,绘就了新时期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底图”和“基座”。

  (一)目标引领的时代要求。省委赋予宜昌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级宜昌的使命要求。落实上述要求,本质上都需要以高水平的山水环境为基础和底色,推进山、水、人、城、文融合发展,与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内涵高度一致。

  (二)强化特色的客观需要。宜昌作为长江经济带上188体育平台的节点城市,在体量和“块头”上比不过沿线很多城市,但可以依托世界级的山水资源塑造特色化的城市风貌,从而持续提升宜昌市在长江经济带上的识别度。

  (三)提升活力的关键一招。宜昌城市发展面临人口总量减少、老年化率偏高、社区活力下降等问题,顺应城镇化“下半场”城市聚人逻辑,即环境引人、城市聚人、特色留人,依托优质自然环境提供优质城市服务,提升发展活力。

  三、宜昌市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的路径与行动

   (一)以山水城市理念营造优美自然基底

  1.构建“一轴一环一楔,三心六廊四水”的山水城市形态。顺应自然山水肌理,构建“一轴一环一楔、三心六廊四水”(即长江主轴、中心城区生态环、金银岗-文佛山城市绿楔、城市中央绿心、猇亭后山绿心、后河都市田园绿心;官庄水库绿廊、双湾绿廊、湖南高铁绿廊、沙河绿廊、汉宜铁路绿廊、善溪冲绿廊及清江、黄柏河、柏临河、玛瑙河)的理想空间格局。加快城市中央绿心和猇亭后山绿心建设,谋划后河都市田园绿心建设,因地制宜开展高标准农田整治;按照原则上宽度不低于200米的要求,强化各组团之间生态绿廊管控。

  2.营造“江北连山成环、江南营山塑景”的山体景观。强化“江北山在城中、江南城在山中”的城-山关系,以十大近城山体5为重点,以可进入、可参与为核心,以高线绿道为188体育平台载体,推动实施“江北连山成环、江南营山塑景”。江北区域重点打造五大山体环6,高标准建设城市中央绿心。江南区域按照不低于3A级景区标准打造笔架山、磨基山、荆门山、四方山、文佛山,形成山体群风景区。建设环城生态圈,串联近城十大山体,实现引山入城、引绿入城,构建嵌入式的公园-城市空间。

  3.构建“一江五河七支十湖”水网体系。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以“引江补汉”“引清入宜”等重大生态补水工程为契机,重塑“五河七支十湖”7水网结构,重点打造沙湖、迎客湖、长冲湖、谭家湖、善溪湖等十大城中湖,高标准建设柏临河生态廊道。推进水系连通,打造湿地景观,重点建设柏临河等“一廊五片”8湿地公园体系及碧道体系,形成公共化、生活化的活力水岸。

   (二)以三度管控强化山水城和谐共融

  1.实施三度管控,做美长江主轴。按照江北控密度、江南控高度、滨江控宽度总体要求,强化“一半山水一半城、满山苍翠满山景”的特色意向,严格管控“一江一河四岸”城市开发建设,打造高低错落、疏密有度、显山透绿、有隐有现的城市空间。严格管控北岸山水廊道、视线通廊,严格控制南岸新增建筑与邻近山体的关系,连通“秭归-市区-宜都-枝江”的最美风景道,高标准建设“五百里滨江画卷”。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实行战略留白。

  2.加快“一城一区”示范区建设,打造展示窗口。即宜昌新城区建设及点军科教城优化提升。其中,宜昌新城区围绕“三区一中心”定位,加快人口导入和公共活动中心、总部基地、三峡大道改造、柏临河入江口段生态修复等重大先导项目建设,适时启动共联滨江、南灵、巴山金谷、石板和中心绿心等五大生态住区标杆的建设,打造城绿交融、绿色低碳、未来现代的新区建设标杆;点军科教城在现有基础上以风貌管控和优化提升为主,借鉴成都麓湖生态城和秦皇岛阿那亚社区经验,围绕完整社区建设、慢行系统织密、活力街区打造、公园场景营造等进行针对性的提升。

   (三)以绿色低碳引领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

  1.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按照“重工业向东、大健康及旅游居中、数字经济适地布局”的中心城区“3+2”主导产业布局思路,推动现代化工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向东部产业新区布局,“宜荆荆”磷化工、“荆襄宜十”绿色循环电池等优势产业集群,推进“当枝松宜东”百强聚集区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围绕中央绿心,沿柏临河两侧布局,食品饮料产业沿小鸦路布局,形成“十”字型大健康产业带;数字经济产业依托资源要素适地布局。

  2.实施“亩产论英雄”,促进工业园区转型升级。坚持“以亩产论英雄”和“345”标准,扎实推动中心城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进一步优化工业园区规划布局,确保满足未来5-10年发展需求。科学编制各园区产业规划,按照园区产业定位分类引导产业项目、工业企业向相应园区集中,每个园区集中力量发展1个根植性主导产业。要把握好存量和增量的关系鼓励主导产业“工业上楼”持续挖掘低效用地潜力,全面提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四)以屈原文化为核心,彰显特色人文印记

  1.凝练屈原文化,强化现代表达。聚焦屈原文化“一标三地”定位,加快推进以屈原文化公园为核心的文化载体建设,让屈原成为宜昌永恒的文化地标。将特色地域文化元素深度融入公共建筑、公园、道路等公共空间,打造高品质文化地标,让文化的触角“无处不在、惊喜不断”。

  2.复兴历史印记,彰显文脉传承。打造“一岛一湾一岩一庙一阁一塔一楼一街区”宜昌新八景。建设西坝文创艺术岛和平湖湾区,推进西坝船厂工业遗产更新,建设大剧院、美术馆等宜昌文化新地标,提升嫘祖庙景区。谋划“孝子岩”孝文化公园及镇江阁码头文化展示区建设。实施天然塔游园提升工程,推进大南门历史风貌街区建设,重现滨江关圣楼胜景。实施红星路——二马路历史文化街区、织布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及活化利用。

  近期宜昌城市建设抢抓水运新通道、城市新中心建设等重大机遇,统筹好服务保障和借势借力的关系。聚焦“一江一河四岸”核心区域,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实施修生态、塑风貌、强管控3大行动,在更高水平上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