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体育平台

<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工作动态

宜昌:积健为雄——关于宜昌“现代化特大城市”的调查报告

日期:2013-04-12 00:00来源:宜昌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 责任编辑:admin 阅读量:

  

  中国梦激荡江汉潮,荆楚梦助推中国梦。

   2013年,是落实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中国梦启航之年,也是“五个湖北”建设元年。

   省第十次党代会前后,省委、省政府通过到市州召开现场办公会、三级干部会,将“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布局到各实施主体,落子到发展一线,掀起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新浪潮。

   放眼春之荆楚,梦想花开,梦想催人奋进。各市州比学赶超,竞进提质,升腾起“学习贯彻十八大、争创发展新业绩”的强大气场。

   本报记者深入市州发展主战场,逐浪江汉潮,解析荆楚梦,推出大型系列报道《江汉潮·荆楚梦》,以实地调查、沟通释疑、求证于众的方法,报道全省干部群众逐梦的激情、追梦的足迹。

   这组系列报道将分市州陆续展开。你我都是“荆楚梦”的建设者、实践者、受益者。期待您通过电话、信函和荆楚网相关网页留言等多种方式参与报道讨论并提出宝贵意见。

  “现代化特大城市有多大?”76岁的王开华举着相机边拍照边问。“地盘有300平方公里,人口300万。”旁边的小王回答。“那是多大啊?”“相当于现在宜昌的三倍大!”

   8日下午,王开华从宜昌市伍家岗江山多娇小区专程来到市中心夷陵广场,观看现代化特大城市规划展览。

   就在今年2月6日,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省政府批准了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该市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拉开大幕。

   3月21日,总投资167亿元的51个项目同时开工,特大城市建设热火朝天。“大城梦”因何而起?向何而去?带着一连串人们关心、疑惑的问题,连日来,记者走街串巷,进社区,下工地,到机关,求教、求索、求证宜昌人民的“大城梦”。

  青春宜昌 勃发当时

  “到哪里弄这么多人啊?是不是把县城和乡村的人都归附到城里来啊?”来宜昌创业快20年的唐锡刚疑惑地问。“一下子增加这么多人,城里会不会挤成一锅粥?”土生土长的宜昌青年宋娟娟表示,非常想弄明白这个事儿。

   江出西陵,怀抱美丽的全国文明城市宜昌。她依山傍水,整洁繁荣,文化深厚。宜昌人以家园为骄傲,外地人也充满向往。这座中等规模的城市,是如此舒适宜人,有必要去建特大城市吗?

   宜昌市规划局总工程师刘晓华说,宜昌特大城市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进程和必然选择。

   他说,放眼1000多公里的长江中上游,只有重庆和武汉两座特大城市,一般来说,一个特大城市辐射半径为两三百公里。宜昌承上启下,呼应汉渝。宜昌通,则长江通。

   站在湖北看宜昌,武汉、宜昌、襄阳呈金三角结构,宜昌在鄂西地区的地位突出,鄂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寄望宜昌成为特大城市带动。2011年,省委省政府举行“一主两副”宜昌现场办公会,将宜昌作为全省“三个三分之一”重点布局,同时实施“省官治市体制”;去年,省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支持宜昌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世界水电旅游名城,成为现代化特大城市。”

   从宜昌历史看,1949年,宜昌城区7万人;1971年,葛洲坝工程开工,城区人口增加到17万;1988年葛洲坝竣工时,人口到了35万;随着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拉动,城区人口扩增到如今的128万。

   这即是说,放眼“大时空”,今天的宜昌,城镇化率已达53.6%,有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有城镇化推进,内生动力旺盛,外部驱动强劲,不想长大都不行!

   宜昌市统计局有一组数据印证刘晓华所说的内生力量:宜昌生产总值从1亿元到10亿元,用了30年;从10亿元到100亿元,用了12年;从100亿元到1000亿元,用了15年;从1000亿元到2000亿元,只用了3年。去年,宜昌生产总值达到了2508亿元,在全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排名第63位。在中部同等城市中,居第2位,在沿江同等城市中,居第4位。

   从发展规律看,城市化率50%至70%为高速发展期。在这一时期不发展、慢发展,城市功能就跟不上人们不断扩展的生产生活需求,就会处处捉襟见肘。宜昌市住建委杨涛打了一个比方:眼下的宜昌就如同青春期长身体的孩子,只要汲取足够的营养,就会拔节般长高长壮。

   一江两岸 十三组团

  “是不是大拆大建,高楼林立,道阔人稀,失去山水园林城特色?”老居民最担心的是这一点。

   “会不会空而不当,沦为‘鬼城’?”外来落户投资的企业家也有疑虑。

   如何避免“城市病”?

   宜昌之秀,贵在山水。建特大城市,是不是要挖掉一座座郁郁葱葱的山头,将已经成型的中心城区推倒重来?

   宜昌市规划局局长夏文翰明确而坚定地回答:绝对不会将现在的中心城区推倒重来。宜昌特大城市建设,前面还有个“现代化”,即以现代化理念、现代化规划来指导建设,现在采用的“235”规划,就是反复论证形成的比较科学合理的规划。按照此规划,“十二五”末,城区达到200平方公里、200万常住人口;2020年争取达到300平方公里、300万常住人口;远期达到500平方公里、500万常住人口。

   这些规划的落脚点,就是建设宜昌新区——江北宜昌火车东站片、江南点军片、平湖半岛片。新区规划总面积220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105平方公里(江北60平方公里,江南45平方公里),大致相当于老城区现有面积。

   新区怎么建?新区江南片所在地——点军区委书记吴康年描述:“要构建显山露水、山水交融、起起伏伏、弯弯曲曲、高高低低、连绵不断、若隐若现的江南城市风景。”

   夏文翰更是在蓝图上指指点点:未来的宜昌,是山环水绕的13个组团,即由分布在长江两岸220平方公里、相对独立的13个卫星城市组成的。

   他说,西陵、伍家岗、点军、夷陵组团——是城市景观风光的主要区域,重点突出自然山水的景观保护。

   坝区组团——处于高山环抱之中,坝上为高峡平湖,坝下为西陵峡江风光。

   猇亭、白洋组团——是以工业为主的区域,注重生态防护,保护区域内大的山脉和水系。

   龙泉、鸦鹊岭、安福寺、顾家店组团——以工业景观为主,注重绿化防护。

   红花套、高坝洲组团——保护现有的田园风光,适当改造高坝洲湿地,注重工业园区与居民点的绿化防护。

   宜昌市建委主任张立新说,组团与组团之间,通过生态屏障隔离,再通过快速通道和轨道交通相连,山水特色尽显。在未来的宜昌新区,要打造15分钟交通圈,从甲地到乙地,保证15分钟到达。

   未来的宜昌,山在城中,城在山中,山水相宜,绿色环保,好一幅中国城市的山水画卷。

  

  产城共融 强筋健骨

  “人多,事少,人山人海扎堆贫民窟——国外‘大城病症’要防止。”海外游子在网上郑重建言。“建设特大城市,需要有雄厚的产业支撑,宜昌有吗?简单讲,钱从哪来?人从哪来?”这正是宜昌决策者们的工作难点。

   宜昌市发改委主任蒋正雄说,宜昌正在推进的“六大千亿产业三年行动计划”,便是特大城市的筋骨。

   这六大千亿产业集群是,化工、食品饮料、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旅游、现代物流。

   到2016年,依托宜化、兴发、宜昌高新区等企业和园区,化工产业产值要达到1800亿元;依托稻花香、枝江酒业、萧氏茶叶等企业,食品饮料产业要达到1500亿元;依托汽车零部件、船舶及其配套设备、精密机械和电线电缆产品,先进装备制造产业要达到1600亿元;依托新型建材、无机非金属材料,新材料产业要达到1000亿元;依托长江三峡、三峡大坝、三峡人家、清江画廊等一批著名景区以及文化传媒、动漫、创意设计等,文化旅游产业要达到1000亿元;依托三峡物流园等9大物流园区,现代物流产业要达到1000亿元。

   产业发展,就会带来就业和人口聚集,预计到2015年,将新增外来人口40万。

   宜昌市财政局局长王金建说,“钱从哪来?市场。通过经营城市的融资手段,换取资金,BOT、TOT、BET,都是有效的方法。”

   BOT,就是用城市项目的经营权换投资;TOT,是将建好的项目卖给经营者,用卖得的钱再投资。比如,政府建好一座污水处理厂,把经营权卖出,所得再进行其他项目投资。

   目前,宜昌市成立了城投公司、财投公司等7家投融资公司,已构建起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多元化投融资平台运作体系。

   3月17日至27日,宜昌先后在北京、香港举行宜昌新区建设推介活动,与华润集团、保利、中交、中建、中能、中国光大国际公司等22家大型集团签订了2050亿元的项目投资协议。中央商务中心、市民服务中心、江北江南快速通道及片区综合开发、新区核心景观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受到投资商追捧。

   企业家们已敏锐捕捉到特大城市建设的商机,南玻集团已在宜昌投资近40亿元,今年追加投资25亿元。诚通实业投资公司,是实力雄厚的央企,已与宜昌签订了200亿元的投资协议。

  同心共建 特色立城

  “城市最终靠人来建,人来住。宜昌的市民支持特大城市建设吗?”这是记者考察的重点之一。

   他们还有一些什么愿望希望政府一并考虑进去呢?我们就此做了深入调研。

   家住夷陵大道198-206号的郑玉红,住了几十年的房子,眼看要被万达广场城市综合体项目占据,很不舍。经过市房屋征收部门上门解释,她思想很快就通了,成为第一个签订协议的搬迁户。

   让郑玉红想通的法宝,是该市提前建成的保障房。

   郑玉红46平方米的房屋,换成了民惠小区的一套三室两厅80多平方米的新房。在她的带动下,宜昌万达广场项目只用了86天,就完成了19家单位、274户居民、479个商户的搬迁。

   宜昌市房管局局长陈颖宜说,项目未动,安置房先行,是宜昌房屋征收工作中全新的理念。今年,市级层面开工建设178万平方米17000多套安置房和保障房。

   伍家岗,是老城区。区委书记张鹏说,全区已开工160万平方米安置房,今年要建成70万平方米。该区按照1:1标准还建,以往拆迁平均每户得到了两套房屋。搬进去的农民,99%满意,无一起上访。

   吴康年说,新区江南片核心区需拆迁13个村12000多户130多万平方米的房子,去年拆了1200多户,因为政策到位,安置工作做得好,基本平稳。“当然,也不是没有一点难度,但只要我们与农民兄弟真诚沟通,都能得到理解、支持。”“市民、村民在核心利益上能与政府达成一致,能看到眼前利益并预见到长远利益,因此支持政府的决策。”三峡大学副教授王琼海说。“大城梦”中,市民还有更高层次的诉求。

   朝晖是医学博士,宜昌人。他对记者说,对于现在的宜昌来讲,最大的特色是水电。葛洲坝、三峡大坝都是在世界知名的水利工程。能不能建一个世界级的水电博物馆,以此充分展示宜昌作为世界水电名城的形象呢?对屈原文化、昭君文化、土家文化的挖掘与展示,也像搞经济建设一样下功夫,那就最好了。“大城梦”,宜昌人相信“会越来越精彩”。

   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黄楚平说,宜昌特大城市的根本内涵,就是“既大又强,特优特美”。

   大,是形成特大的城市规模。

   强,是形成强大的产业基础、强大的城市功能和强大的综合实力。

   优,是形成特优的发展环境,按照国内一流、国际接轨的要求,不断创新政府运行模式、优化投资环境、提升服务能力、把宜昌建成全国以至世界投资创业的宝地和幸福生活的乐园。

   美,是形成特美的城市形象,把城市发展与生态建设结合好,彰显山之厚重、水之灵动、绿之生机、城之大气。

   8日,正值我们调研期间,“百万市民绿化美化大行动”吹响志愿者投身建设新宜昌的号角。

   古云: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善成德,积健为雄。清代杨廷芝将“雄”解释为“大力无敌”。从城市的角度来看,宜昌“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递进过程,已客观进入到一个跃升的阶段。因此,以一个健全的制度,建立一个健康机制,用稳健的步伐奠定雄厚的基础,最终就能够实现雄图伟业。

   大城有梦。积健为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