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良田“耕”基 守护“宜昌粮仓” ——我市耕地保护工作综述
7月26日,位于宜都市五眼泉镇龙口子村关闭转型的鹰子石建筑石料矿山处,200多亩土地栽种的高粱、黄豆,郁郁葱葱,一阵山风吹来,泛起了层层绿浪。这片沃土却是矿山到期关闭后,对土地进行复垦恢复成的耕地。
近两年来,全市抓实抓牢耕地保护工作,推进耕地流失问题整改,建立党政同责、属地管理、分级保护、逐级落实的耕地保护共同责任体系,严控违法占用耕地行为,在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协同发力保护耕地
2022年以来,国家强化对耕地“非粮化”的监测,我市历史遗留形成的耕地流出问题和永久基本农田“非耕地”问题凸显,面临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破底和“一票否决”的风险。
从2023年3月开始,全市上下一心,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争分夺秒抢进度,全力以赴抓整改,强力开展耕地流失整改、光伏项目违规占地整治、永久基本农田核实处置、落实补充耕地计划等各项重点任务。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位统筹耕地整改恢复工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推动整改工作,以硬措施表明了完成任务的坚决态度。市纪委监委、市委督查室、市政府办组织人员深入乡镇、村开展4轮实地督查和调研指导,对问题整改实行挂账督办、跟踪问效、验收销号。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对推进不力、进展缓慢的3名县市区(分)局主要负责人进行了约谈。
市政府出台实施《宜昌市推进耕地保护重点工作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强化耕地保护共同责任的通知》,建立机制,明确路线。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一线作战,分管领导靠前指挥,县级领导包片负责。秭归县委常委包乡镇驻点直到完成整改任务。各县市区做到日统计、周调度、月通报,使整改工作积极、高效、稳妥地推进。
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研究耕地保护政策路径,安排工作组先后到12个县市区45个乡镇(街道)进行现场指导,对困难较大的3个县市区7个乡镇驻点协调。市农业农村局指导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防止耕地闲置撂荒,加强耕地后期管护,配合推动撂荒耕地整治有序开展,保障新增耕地耕种出苗。
千方百计找回耕地
为了保护好耕地,全市上下严格按照整改要求和时间节点,不讲条件、不惧困难,动用一切可用的资源和人力,加大耕地保护工作力度。
秭归从巴东等地租借挖掘机,关键时期每天整改土地1000亩以上;长阳泉水湾村发动村民开垦荒山找耕地;五峰干群在大雪封山时顶着严寒在山上驻点整改,五峰自然资源、林业部门开辟“林耕置换”路径,完成林业与资源建设数据库“两库”融合,挖掘耕地资源潜力2.3万亩;当阳河溶镇干部职工自掏腰包购买整改地块上的经济林木。
秭归沙镇溪镇长春村梯田
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耕地保护政治责任,千方百计推动工作落实,在全市耕地流出总量位居全省第二,且整改时限仅有2个月的艰难情况下,还要面对冰雪霜冻天气的考验,最终超额完成整改任务,平均每天整改面积达到3000亩以上。
在光伏项目违规占地清理整治中,市、县两级自然资源部门会同能源、农业农村部门清查发现的问题全面处置到位,对光伏方阵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进行调整补划,对光伏方阵占用耕地的督促项目业主开展耕种。
为巩固耕地流失整改工作成果,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会同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制定找回耕地的移交流程,各县市区将2022年度耕地流失整改图斑17.27万亩建立台账和图数表移交至乡镇、村,并报农业农村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确保有效组织耕种,避免复耕地块再次撂荒。今年上半年,各地抢抓春耕播种关键时期,全面完成5.93万亩承诺耕种地块的出土长苗和举证任务,确保了100%兑现承诺,完成了我市耕地保有量任务,实现了耕地保护考核目标。
同时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机制,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会同市林业和园林局对全市具备“林耕置换”条件的资源开展调查分析摸底,形成了林耕置换的初步方案和园(林)耕套种调研报告,为深挖后备资源并进一步向上争取耕地认定政策打下基础。
谋划布局全域综合国土整治,促进耕地数量质量双提升,助力乡村振兴。2020年以来,全市共获批12个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其中部级项目2个,省级项目8个,宜都被列为全省5个县域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试点之一,当阳三桥村被纳入全省12个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助推共同缔造试点项目之一。全市全域综合国土整治项目总建设规模约158万亩,总投资约48亿元,计划新增耕地12000亩以上。
强化监管“良田粮用”
目前,全市已全面完成耕地流失整改任务,共找回耕地35.3万亩,找回耕地总量位居全省前列。完成永久基本农田“非耕地”问题核实处置21.43万亩,超额完成任务。为了加强耕地保护和种植用途管控,防止耕地“非粮化”,全市加强开展防止耕地“非粮化”宣传,增强农民保护耕地和种粮的积极性,推动退林还耕逐一整改到位。
严控违法占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2023年度违法占用耕地比例为0.98%,违法占用永久基本农田18.65亩,远低于考核项3%和30亩的扣分起点,全市违法用地管控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全市干群的努力换来了耕地保护工作的显著成果,我市在全省耕地保护考核在非粮食主产区市州中名列第一。当阳市、兴山县因耕地保护成效突出分别于2024年7月、2023年10月获省级奖励500万元、400万元;宜都、当阳、兴山、秭归4个县市因耕地流失整改和永久基本农田核实处置工作成绩突出,被省自然资源厅通报表扬。
未来,市、县自然资源部门将强化监管手段,并加强对基层人员的业务指导,让基层人员看得懂图、读得懂表、用得了app;农业农村部门将指导各乡镇、村做好耕地耕种工作,确保基层人员接得住事,管得好田,实现“良田粮用”。
当阳市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近年来,当阳全力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2023年被省自然资源厅表彰为耕地流出问题整改工作表现突出地区,荣获省级耕地保护激励资金500万元。
当阳国土整治后的田野
当阳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纳入国土空间“一张图”管控,连同位置、区块分解下达到各镇(街道)、各村,逐级签订耕地保护责任状。严格落实市级每半年调度、镇(街道)每月调度、村组每周巡查机制,对耕地保护刚性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确保工作推进有力有序。顺利完成耕地保护目标120.71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07.87万亩任务,较上一轮保护目标分别增长2.55万亩、13.10万亩。
针对每一个耕地流失图斑制定“一地一策”整改措施明细表,并将位于高标准农田、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区范围内的耕地流出图斑,统一纳入项目整治。累计投入整改资金4000多万元,完成整改任务8.09万亩,整改完成率为104%。
统筹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通过“林耕空间置换”“灌区水利建设”“小田变大田”试点等实施“定制高标”,累计建成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66.69万亩,整治撂荒地2000余亩。2022年至2023年完成报备入库耕地指标8258.3亩,其中水田规模4821.59亩。
当阳河溶镇郭家场村举行耕地流失整治宣传会
建立健全“人防+技防”常态化监管保护体系,线上创新“一码管地”监管模式,通过统一赋码、扫码可看、开启“随手拍”等方式赋予耕地“身份证”,从而实现“一码查地”“一码举报”“一码巡田”。
枝江市 筑牢粮食安全“底线”
今年,枝江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强化耕地保护共同责任的通知》《枝江市耕地保护激励暂行办法》,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形成全市上下联通、齐抓共管耕地保护工作的强大合力。
枝江安福寺田野
主动“走上去”争取政策,积极“沉下去”现场服务,全力以赴完成2022年度至2023年度耕地流出整改任务30322亩(整改完成率114%)。严格落实自然资源部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核实处置专项工作要求,2024年完成核实处置11861亩。加强风险研判评估,积极稳妥推进整改,有力完成了耕地保护目标任务,切实守牢了耕地保护红线。
研究出台《枝江市占补平衡及增减挂钩指标管理办法》,耕地指标按照市镇两级实行分级管理、分类保障和有偿调剂,形成耕地补充机制。坚持以补充耕地和提质改造相结合,落实耕地占补平衡。2023年,枝江市共实施土地整治类项目7个,其中土地开发项目3个,新增耕地657亩;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项目4个,新增旱改水2575亩。2024年已实施项目2个,入库耕地指标374亩,正在实施项目6个,面积1325亩,预计今年底完成。
枝江农民在找回的耕地上耕作
严格落实《农村土地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紧盯耕地违法问题,严厉打击查处违法占耕、非法采砂行为。今年以来,已开展常态化巡查68次,核查问题线索49条,立案调查自然资源领域行政案件8起。采取“日统计、周通报”机制,累计完成土地卫片执法图斑、例行督察、自然资源审计、巡视巡察等各类问题销号20个。
枝城镇 守住守稳耕地资源
去年来,宜都枝城镇全镇上下一心,全面完成4374亩耕地流出的整改任务,切实守住守稳耕地保护红线底线,确保全镇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为推动耕地保护工作,镇党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出台补助政策,共兑现专项资金180万元。全镇各村累计出动村干部100余名,聘用挖机80余台、人工700余人次,高质量完成了枝城镇全域耕地流出整改工作。
各村利用微信群和200余场屋场会、湾组会、村民代表会强化耕地保护“六严禁”、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八不准”和整改中典型拆除案例的宣传教育,让“耕地保护、人人有责”深入人心,进一步引导群众合理利用土地,增强全民保护耕地意识。
利用全域国土整治契机,将平缓的低产林地和失管园地进行耕地改造,零星分布的小地块通过整治联合成片,便于机械化作业。按照“一图斑一方案”的原则,精准制定方案,确保了8处10亩以上流失图斑整改到位。镇政府鼓励由村集体流转耕地,每年统筹专项资金200万元,以奖代补,用于保障村集体流转的耕地保持属性不变。
明确以图用地管理机制,加强规划管控和用地预审的前置把关,避免集体经济项目、农村道路等压占耕地,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加强耕地动态巡查和日常监管,提升土地利用和管理水平,对整改任务完成度高的村,在评优、考核过程中进行加分鼓励。
杨林桥镇 保护耕地守好良田
近年来,秭归杨林桥镇紧紧围绕“保增长、守红线、促节约、调结构”工作思路,守牢全镇7万亩耕地总量,5万亩基本农田,做到全镇耕地和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实现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粮食生产计划指标,并连续三年完成近万亩耕地流出整改任务。
杨林桥镇成立耕地流出问题整改工作指导专班,印发《杨林桥镇耕地流出问题整改实施方案》,实行挂图作战,明确整改时限,严格实行日通报、周调度,以最坚决的态度、最严实的举措推进耕地流出问题整改,确保整改工作按时保质完成。
秭归在找回来的耕地上种上了玉米
严格落实“联村领导+联村干部+村两委干部”工作机制,确保14个行政村整改进度统一,镇村干部深入实地详细摸排地块现状,逐村逐户逐块开展地毯式排摸,精准摸排耕地流出底数, 做到排查全面无死角。同时通过微信群、入户宣传、村落夜话等方式广泛宣传耕地保护政策,通过普及法律、讲明道理、说清政策,提高群众耕地保护意识,引导群众参与整改。
按照先易后难、因地制宜和分步实施的原则,对照图斑制定相应措施,依法依规、分类施策推进流出耕地整改恢复。
每日将县级反馈数据下达到村,督促村委会逐一落实,按照“排查一宗、上报一宗、整改一宗、确认一宗、举证一宗”的要求,扎实推进耕地保护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