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江见城长——宜昌推动城市集中高质量发展观察
编者按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与挑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和担当。这句话,对于拥有2400多年历史的宜昌来说,恰如其分。
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视察湖北、首站到宜昌,开启了宜昌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2023年6月,继赋予宜昌“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级宜昌”的历史使命之后,省委、省政府又专题研究宜昌城市和产业“双集中”工作,明确“城市向北拓展、产业向东集聚”,为宜昌推动城市集中高质量发展提出“行动纲领”。
认知的高度,决定实践的深度。
一年来,宜昌以省委、省政府聚焦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五个以”的实施路径和“五个一”的推进机制为指引,坚持“跳出宜昌看宜昌,立足全国全球看宜昌,在服务全省中发展宜昌”,塑造动能新优势,建设活力创新轴,推动城市集中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做示范”,实现奋进一跃,崛起城市之林。
城市向北、产业向东 擘画宜昌发展新蓝图
占地5500多平方米、呈“半月”形态的城市展厅正抓紧调试设备,建成后将成为宜昌高铁新城对外展示交流的窗口;承载核心交通功能的花溪路冲刺建设,预计明年3月完工,届时从城区开车到夷陵区,时间将缩短至15分钟……
6月18日,在我市推进城市北拓、加快城市集中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项目——宜昌高铁新城现场,23.7平方公里蓝图上,27个子项目的进度条不断被刷新。
“该项目致力打造新时代生态城市样板。建成后,这里将成为一个能承载6.5万人常住人口的城市综合片区,进一步加速主城融合。”宜昌新区推进办主要负责人表示。
民之所向,我之所往。
去年以来,宜昌就立足更宽广的视野,以“城市向北拓展、产业向东集聚”12字为引领,对城市空间格局、功能定位、要素配置等做出前瞻性规划,深入“回答”事关城市发展的“实践之问”,更好引领城市未来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从宏观层面,坚持“优化、集约、聚集、融合”原则,推进城市组团式发展,构建“一城一区”空间形态,打造核心主城和东部产业新区。
——从微观层面,补短板与锻长板“齐头并进”。对于“城”,着力打造西陵、伍家岗城市“双中心”,纵深带动点军、龙泉、小溪塔三个区域协同发展,总体形成“双中心五组团”城市集中发展格局;对于“区”,加快建设白洋、顾家店、姚家港核心区域,与猇亭、鸦鹊岭现有工业片区融合聚力发展。
——从功能定位,立足“让该干什么的地方干什么”。伍家岗组团打造世界级宜昌城市新中心和全球低碳发展样板;西陵组团聚集商业中心、消费中心、旅游服务、科教文化等现代服务核心功能;点军组团重点发展大数据及算力经济产业;龙泉组团重点建设坚持站城一体,打造高铁新城全国样板;小溪塔组团加快与主城融合发展,重点发展都市产业……
“总体城市设计是定功能、定特色,破解空间不集中、产业不集聚、要素不集约等‘城市病’。”宜昌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说。
这是一本走活全盘的棋谱,更是一个凝聚共识的战略。
随着国家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一系列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按照宜昌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两区一枢纽一基地”的目标定位,至2035年城市能级将迎来“质变”:在人口规模上,中心城区将达到300万人口承载能力,市域城镇化率达73%;在经济规模上,力争2025年达6800亿元,2035年达1.5万亿元。
显然,宜昌原来的带状城市发展形态难以支撑这些目标,必须向内收缩,扩大发展纵深,垂江向北拓展。
建管并重、蓝绿交织 打造山水特色新风貌
6月22日,雨后初晴。
一大早,市民肖晓卿便带着一家人来到城区滨江公园灯塔广场游玩,一边徜徉生态嬉戏,一边欣赏隔岸山水。
该广场原为磨盘港砂石码头,近年来我市以山水为底,持续实施长江岸线复绿,打造绵延50里的城市滨江绿廊,成为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同样的场景,也在宜昌城市集中高质量发展重大先导项目——柏临河生态廊道项目上演。
6月23日,柏临河生态廊道共联山段15000平米柳叶马鞭草花海迎风绽放,尽情“摇曳”多彩的身姿,宜昌版“普罗旺斯”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打卡,漫步城市生态休闲空间。
“改造前,这里是柏临河道旁边的一块荒地,人迹罕至。在城市项目建设中,我们通过流域整治、生态修复等措施,让其变身天然氧吧,还绿于民。”宜昌城发集团项目建设负责人鲁宇宙如是说。
据宜昌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宜昌是长江中上游分界点,地处武陵山脉和大巴山脉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2.1万平方公里的版图上,山水如同毛细血管一样细密蜿蜒,232公里长江岸线,拥有长江三峡等丰富的世界级自然资源。
如何做好“山水”文章,将城市轻轻安放在山水之间?
带着这一思考,宜昌创新的能量处处闪耀。
——制定长江沿线首个“规-建-管”一体化风貌管控规划,在主城区滨江地区约280平方公里内,深化“三度”要求,即:北岸控密度,建设显城透绿的繁荣都市;南岸控高度,建设显山隐城的山水画卷;滨江控宽度,建设高品质亲水绿岸。
——开展“秀美山城”生态廊道和“多彩江城”岸线治理,完成灯塔广场岸线以及滨江公园提档升级,形成50里城市滨江绿廊,打造现实版“富春山居图”……
与管控相伴随的,是城市发展理念的提升,在无形中“漫延”开来。
“凡是与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建设相违背的一概不做,凡是没想清楚的坚决留绿留白,防止对城市风貌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坚决保护好‘一半山水一半城’的城市风貌,塑造‘山水一幅画’的国际滨江山水城市意象。”当下,这几乎成为了宜昌所有城建环保人的共识。
宜昌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相关负责人也认为,只有建设与管控并重,高标准高质量打造“宜昌样板”,才能向着“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持续迈进。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长江之畔,一座“山水辉映、蓝绿交织、人城相融”现代化之城的美丽图景,愈发生动。
逐绿而行、以城动人 激活城市发展新动能
进去一块块旧动力电池,出来一袋袋新电池材料。
日前,在位于白洋工业园区田家河大道189号的宜昌邦普循环浸出除杂车间,废旧动力电池经过破碎形成黑粉,陆续投入接收槽,在除杂后加工成碳酸锂液和磷酸铁液。
据宜昌邦普全链条一体化产业园水处理部门负责人李佳燏介绍,这些回收的废旧电池通过可再生利用,将重新制备成高质量的电池材料和产品,以“绿色低碳”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我们更为欣喜的看到:当前,宜昌新能源电池产能达到70GWh,建成智算605P、全省第一。电子化学品产能达到36.5万吨、全国第一……
而这,只是宜昌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宜昌坚持双碳引领,不断激活内生力量,塑造发展支撑。
——建立全国首个地市级标准及体系—《宜昌市绿色低碳宜居城市建设标准和指标体系》,从5大板块、11个方面、58项指标等多个维度谋划考量,设立发展的“参数”;
——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2023年度宜昌获评中国人居环境奖(综合奖),实现湖北省中国人居环境奖综合奖零的突破,被推荐为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候选对象。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潘家华坦言:宜昌建设世界级零碳城市,不仅在国内具有示范效应,也将在国际上成为城市发展的亮点和标杆。
绿意满满的城市环境,同样“惹”得市民们点赞。
“有水就有活力,让人心旷神怡。”56岁的市民宋志辉家住沿江大道,每天吃晚饭后都会来到江边走一走。站在江畔眺望,夕阳余晖,绿树成荫,碧波荡漾。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欢喜”,宜昌这座城市在外“俘获”了一大批“粉丝”,让更多“筑巢引凤”的故事精彩演绎。
“宜昌是个既有烟火气、又有颜值的城市,很难让人不喜欢上她。”端午节期间,当和同学一起在宜昌城市规划展览馆看到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震撼场景后,在北京读大学、即将毕业的宜昌学子马君芫已决定回宜发展。
“人城产”融合,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一以贯之的核心。
近年来,宜昌通过打好“住房补、学生引、产业聚、工程留、医教吸、公服稳”组合拳,用满满的诚意,如“磁铁般”地吸引渝东湘西人口向宜昌城区集聚,推动县域人口向县城集聚,让他们走进宜昌、爱上宜昌、扎根宜昌。
数据,是完美的例证。统计显示,仅在2023年,宜昌就新增外来人口5.9万人,其中主城新增4.4万人,“来电之城”的吸引力可见一斑。
“宜昌的发展气场、奋进势头持续升腾,我们愿意发挥优势,为宜昌对接国家战略献智献策。”武汉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发洲说。
高位推进、奋楫争先 争当中国式现代化先行示范
中建宜昌之星、城市新中心项目、峡州大道三期(先锋路-白洋)、鸦猇高速-峡州大道互通立交项目、柏临河沿线生态廊道项目、城市中央绿心等一批在建项目,呈现“U字型”之势,合围集中的雏形已现。随着后期建设步伐的不断推进,不久的将来,一个更新的宜昌将“有机生长”。
这是6月20日,记者在宜昌市推动城市集中高质量发展工作指挥部办公室,透过新近的卫星影像,看到的一幕。
“你可能难以想象这些项目之前的模样,一块低洼之地,荒野自然,有规整的农田,也有裸露的黄土。”回首一年来宜昌城市的“拔节生长”,指挥部办公室相关负责同志颇有感慨。
去年6月,根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推动城市集中高质量发展的“种子”在长江岸边的宜昌种下。
时间从未改变前行的脚步。
一年来,聚焦“双集中、典范城”主责主业做示范,凝心聚力抓项目、优功能、提品质、保安全、惠民生,坚持“日报告、周调度、月督办、季评比、年考核”,宜昌市推动城市集中高质量发展工作指挥部以“指标可量化、责任能到人”,跟踪问效,激发担当作为。
通过真抓实干,“发展之劲”呼之欲出。
——宜昌平均每天开工亿元以上项目4个、竣工3个,投资增速达10%,连续三年全省领先。
——2024年,宜昌城区城建项目计划安排项目282个,其中新建项目144个、续建项目138个,年度计划完成投资406.37亿元。
通过高位推进,“项目之进”如火如荼。
——以城市新中心为重点提升城市能级。在城市新中心起步区已建成项目基础上,持续建设柏临河生态廊道、企业总部基地、大数据产业园(二期)、水系连通、市档案馆新馆、特色商业街等一批重大项目。
——以中央绿心为重点筑牢生态本底。加快建设核心保育区、绿心环道和七个特色小镇。苏家冲生态治理工程、绿心环道、引水工程现已开工。
——以高铁新城建设为重点强化枢纽赋能。围绕宜昌高铁北站2025年通车目标,加快枢纽配套建设,相关道路今年内完工。
——以快速路建设为重点加强组团间快速链接。根据全市“四纵五横”快速路网规划,加快建设花溪路、港窑路延伸段、峡州大道三期等快速路网。目前,全市快速路通车里程已突破170公里,快速路网密度0.81公里/平方公里,居全省同等城市前列。
——以共同缔造为重点推动城市更新。按照“居民主体、政府支持、市场运作”工作思路,推进葛洲坝片区危旧房改造,相关工作经验受到省委主要领导肯定。统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加装电梯工作,全市新开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245个,加装电梯259部,实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
蓝图绘美景,奋进正当时。
推动城市集中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级宜昌,奋力在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中作示范。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宜昌城建环保人的信心响彻耳畔——
我们必须同时间赛跑、同历史并进,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唱响新时代奋斗者之歌。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我们坚信,历史定不会辜负实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