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关闭矿山实施“生态修复+产业导入” 留住“绿水青山” 搬来“金山银山”
4月29日,远安县茅坪场镇白云村群山之间苍翠欲滴,这个曾被煤灰困扰的小山村,通过实施“生态修复+产业导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近年来,宜昌市围绕构建“谁修复、谁受益”的生态保护修复机制,积极探索关闭矿山“生态修复+产业导入”模式,变废为宝,让一个个关闭矿山成为群众致富的“聚宝盆”。
白云村党支部书记王运红介绍:“过去,村里人吃煤炭‘资源饭’,路子越走越难。2018年,村里煤矿整体关闭后,留下了弃渣堆场、煤场,造成河水断流、黑尘漫天,山体伤痕累累。”
2019年10月,白云村引进煤矸石加工厂,将关闭煤矿堆存的煤矸石按每吨10元的价格对外发包,累计清理煤矸石23万吨。对于清理后的渣场、煤场,白云村及时进行平整、覆土复绿,修复损毁土地500亩,对煤粉“黑化”的建筑和路面进行除黑刷白、换瓦修葺,疏通被侵占的河道,村容村貌得到改善。
留住了“绿水青山”,如何搬来“金山银山”?
“村委会从尾矿外包收入中提取专项资金,按每亩1000元的补助标准鼓励村民发展猕猴桃种植业,让老百姓吃上了‘生态饭’。”王运红说。
为了推动猕猴桃产业发展,白云村利用矿山企业关停遗留的闲置房屋修建冻库1个,搭建了淘宝电商平台,注册成立“堰云岭”商标,推动猕猴桃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王运红介绍,目前白云村猕猴桃种植规模有1100亩,挂果面积800余亩,年销售收入300万元,户均增收7000元。
“生态修复+产业导入”在宜昌并非个例。夷陵区樟村坪镇羊角山村将废弃采矿场改造成百亩花田,建成阳光玫瑰葡萄基地,开发集装箱民宿区,年接待游客2万多人次、营业收入500多万元;宜都市五眼泉镇重塑了矿区地貌,大力发展农旅产业,打造矿坑公园,让废弃矿山变身生态“大观园”;远安县河口乡落星村将映沟矿区3个废弃矿山开采点修复为古生物化石剥离原位场地,如今成了综合性的国家古生物化石科普教育基地,成为“网红打卡地”。
2021年以来,宜昌大力推进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和绿色矿山创建,修复完成149家废弃矿山,累计修复面积14049亩;65家生产矿山全部完成绿色矿山建设,累计建成84家绿色矿山。一批关闭矿山在生态修复中导入绿色产业转型发展,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