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体育平台

<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工作动态

从“浙里”出发④ | 践行绿色低碳理念 助力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建设

日期:2022-09-16 18:49来源:宜昌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 责任编辑: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 阅读量:


  宜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青年干部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

  第4小组学员学习专题报告

  组 长:王光禹

  组 员:付玲玲 朱小娜 杨 瑞 关 尧 梁运忠  朱 磊 肖浩爽 陈 鹏 王晓红
 

践行绿色低碳理念

助力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建设
 

  5天来,我们聆听了叶宏伟教授等8名老师的精彩授课,来到了“两山理论”发源地安吉余村学习“美丽乡村”建设新路子,观看了浙江臻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智慧服务场景建设,系统的学习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全面提升了我们的知识储备,新的理念给予我们精神洗礼,进一步增强了思想破冰的紧迫性,为我们下一步投入到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工作提供了精神支柱和工作方法。下面将学习总结汇报如下:

  一、学思想,开拓创新,紧跟发展趋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浙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188体育平台萌发地,是“两山”理念的发源地,从习近平同志担任省委书记开始,就提出建设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的战略,经过20年的努力,浙江已经成为长三角的大花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浙江大地生根开花。通过5天的学习,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独特魅力,也学习到了浙江发展过程中视角之新、思想之活、发展之智、谋事之实、思虑之全。

  (一)视角之新,起于政策之研究透彻。杨遴杰教授讲述了土地管理的前世今生,深入分析以保护耕地为核心土地管理制度安排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围绕统筹与盘活两个方面分别就政府视角、农民视角、村集体视角等多个维度描绘了各级利益诉求,剖析了宅基地三权分置、存量土地盘活、增存挂钩、增减挂钩、全域整治、旧区改造、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政策的内涵,并结合土地管理中用途管制、土地征收、有偿使用等实践创新案例与重大法律进展全方位解读最新政策,从而系统研判未来发展之趋势,为今后土地管理提供支撑。现场学习时,我们了解到余村通过分析自身发展独特的地理优势,带头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转变思想率先关闭村内矿山,转型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将常青树变成摇钱树,将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做到了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这种新思维、新模式是在充分研究各项政策的顶层设计逻辑,并将之付诸实践,这也启发我们在工作中要提高站位,从“局外人”走向“局内人”。

  (二)思想之活,源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此次学习过程中,所有教授在授课时无不提到他们参与项目的具体案例,并多次强调所学理论与实践之差距。比如童菊儿教授讲到的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中设计田间沟渠时,之前设置的是矩形槽,在实践中它会阻碍两栖动物与农田的交互,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的破坏;通过研究,将矩形槽改为梯形槽后,能够有效地保障两栖动物上岸,实现生态环境和谐共生。还有叶宏伟、岳文泽教授在讲授国土空间规划时以浙江的实践为例,多次强调要把握好规划的统领作用,秉承法无禁止即可为的理念,在确保底线思维的基础上,大胆尝试、大胆创新,各部门之间加强协同配合,为当地发展留有足够的空间。活思想让我们明白了“不越底线的擦边球就是好球”的道理,在理论联系实践中要从“死脑筋”向“活字典”转变。

  (三)发展之智,始于科技创新与人才建设。在参观浙江臻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智慧服务场景建设时,该公司已实现建设土地报批使用全流程信息化建设,并逐步探索部门间审查报批数字化平台,以期形成全周期管理模式。该公司负责人强调,利用科学技术的速度快、筛查准、容量大等特点,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工参与,强化过程监管,促进公平正义,达到全周期、全链条管理。刘维屏教授强调,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建设,在浙江的发展过程中,各级政府都较为重视与技术人员的沟通交流,每项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都有大量的科技人员参与,而科技人员,尤其是大学教授,也乐于将研究成果奉献于当地经济发展,这样有效地保证了政策的科学性,有利于政策的落地实施。科技赋能离不开人才队伍建设,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持续推进“人工化”向“智能化”升级。

  (四)谋事之实,在于咬定目标埋头干。刘维屏教授讲到浙江人做生意并不是盲目的追求一时之利益,不做一锤子买卖,而是确定一个目标后制定长期合作计划,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因而浙江的块状经济与特色产业发展迅猛,比如打火机就做到了全国98%的份额。而在浙江创建生态省时,各级政府也以“实”字当头,将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并付诸行动,先后涌现了安吉县余村、松阳县西坑村、浦江县新光村、长兴县顾渚村等一大批生态文明试点,最终把浙江建设成生态省。同时,浙江始终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发展,在落实水资源保护过程中,浙江省率先探索实现生态补偿机制,以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每年拿出几亿资金补偿安徽保护水质所做的贡献,从而有效保证了浙江水源地的安全。实实在在的工作造就了浙江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成就,夯实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根基,实现“喊口号”与“干实事”的有效统一。

  (五)思虑之全,系于为长远谋发展。吴佳雨教授讲述了采取教育补偿的方式来保护三江源牧区的案例,案例中反馈三江源牧区保护效果不尽人意,当初制定政策时只考虑了教育会让当地孩子减少,孩子的减少会降低畜牧业对草地的影响,但并未考虑当地孩子喂羊、大人养牛的现状,虽然随着孩子的减少羊的数量减少,但羊的减少反而导致大人增加了喂养牛的数量,而牛比羊对草地破坏更加严重,这种考虑不够周全导致了三江源牧区草地进一步退化,因此在保护耕地过程中我们制定政策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确保达到预期效果。单勇教授专题讲授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尤其是对“法治公式”“100-1=0”进行了深入分析,阐述了一个错案不仅是对当事人造成百分之百的伤害,还将造成无法挽回的公信力损失,强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执政者要从长远发展谋划,谦抑执法,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树立政府的公信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让商人安心发展产业,以产业带动当地经济增长。而浙江积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努力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型政府,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理念向各领域延伸,将涉及企业营商的事项全部集成,实现企业开办“一件事”一次办结,变招商“要我来”为“我要来”投资。

  二、思行动,总结提炼,不断提升质效

  从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的“宁肯不要钱,也不要污染”到杭州余村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一直到十九大报告中的“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探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实践中形成、丰富和发展的轨迹,实地参观生态文明思想在浙江生根发芽的实践伟力,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思想付诸行动之188体育平台。

  (一)进一步研判当前和今后经济发展形势,稳妥推进城市建设。土地财政为支撑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可持续,一个有生机的城市必然是产业兴旺,多头并进的,上世界日本因过度依赖房地产经济导致的几十年经济萎靡就是最好的反面教材。从宏观经济形势来分析我国的房地产和土地市场,随着人口的减少,城市间的发展竞争必然愈演愈烈,发展的洼地依然集中在那些头部城市——即全国排名前50的城市,这些城市依然是吸引人口的主力,如杭州近年来年均增加约50万人口,足以支撑其近期的房地市场;从城市人口的增减就能直观地判断城市发展的潜力,我们宜昌的城市人口增加幅度不大,无法支撑大规模的房地产市场,虽然前几年宜昌出让住宅地块较多,但现有库存商品房较多,去化较慢,供大于需且需求疲软,新的土地出让没有强有力的支撑,造成土地市场的疲软,今年上半年的行情也印证了这一点;乡村产业的发展会带动一部分城市人口回流,但无法对附近的城市进行反哺,其对城内住房的需求毕竟有限。因此,认识到我们面临的严峻形势后,我们可能需要进一步找准宜昌城市发展定位,制定较为长远的发展目标,深度挖掘宜昌特色产业,不断打造优势产品,以产业和产品带动经济向好发展,持之以恒坚持下去方为最优解。

  (二)进一步增强生态修复的系统性重塑,保障发展与安全。在中国共产党湖北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我省提出了努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目标定位,明确了九大任务,首要任务是安全任务,特别是流域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长江经济带发展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宜昌作为长江的咽喉城市,世界水电之都,水资源丰富,水系众多,长江、清江、黄柏河、沮漳河等流域穿境而过。围绕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与修复,精准研判全市生态环境系统的优势与问题,以水保护为重点展开保护与修复,通过实施生态修复和全域国土综合整治等重大项目守住流域安全底线,开展流域综合治理统筹四化同步,并积极借鉴浙江生态省建设成功经验,结合实际,大胆行动,主动作为,及时总结,为建设三峡生态屏障积极贡献力量。

  (三)进一步加强科技水平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城市发展后劲。如果说人口是城市兴盛的象征的话,那么人才就是城市的未来。美国是世界上科技水平最强的国家,在科技投入及人才建设中,它始终维持着领先其它国家的优势,而这种优势也给他们带来了丰厚的利益,这也导致了世界上一流人才大量地流入美国,进而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再提升。在我国,杭州向我们展示了科学技术强大的生产力,一个阿里,没有实体店面,但每年上缴的税费就达500亿以上;臻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智慧服务场景建设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动业务一次办理、一地办理,从办事流程上为企业减负。我市也在大力推进城市大脑建设,科技创新,智慧赋能,打造数字化城市;同时也建立了三峡实验室,进一步引进人才加强信息化建设,这些工作都对宜昌的发展带来了无限潜力。但是,我们需要更多的去关注未来发展的趋势,学习走在我们前列的城市的发展规律,把我们城市发展需要的科学技术和人才聚焦起来,共同谱写美丽宜昌画卷。

  三、谋事业,久久为功,打造宜昌样板

  干在实处,方见真谛。作为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的一员,我们要充分借鉴浙江和杭州两级发展的经验做法,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大无畏精神,咬定宜昌发展目标谋事创业,打造宜昌特色品牌,为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一)以城市规划为引领,谋篇布局梦想之城。从城市滨水建设角度,努力将宜昌建设为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现代化梦想之城。借鉴杭州西湖和钱塘江滨水地区经验,北岸,塑造“滨江秀城”的城市形象。控制街区开发密度,商住容积率不超过2.5,住宅高度严格限高80米,建设“小街区、密路网”活力街区。提高开放空间密度,沿江每隔1.5-2.5公里增设连通山水的垂江通廊,增强滨江节奏感和感知度,加密垂江道路,绿道网密度达到1.0km/k㎡(杭州规划1.2)。提升滨江活力,实施滨江公共回归计划,实现滨江沿线公共功能岸线占比从现状的25%提高到50%以上(上海现状58%)。南岸,展现“一面云山”的山水画卷。借鉴杭州西湖西岸的建设管控经验,蓝绿空间在70%以上,采取多层低密度的建设方式,形成显山隐城的空间意向。严控建筑高度,优化组团模式。建筑制高点控制在45米(磨基山山体相对高度150米的1/3)以下,采取低冲击的建设方式,以组团的布局形式点缀在山水田园之中,鼓励采用当地特色的建筑形式和材质,避免出现水泥森林和玻璃幕墙。沿江整体全贯通,临江用绿化留足长江世界级资源的滨江空间,不再进行过多的成片开发,建设百公里最美风景带。开放共享的活力滨江。让沿江大道慢下来,压缩道路断面,补充慢行空间,让宜昌人民“再滨江”。

  (二)以产业兴盛为驱动,马力全开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明确产业发展负面清单,禁止新建、扩建高风险、高污染、高能耗和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产业项目,加快化工转型,做响宜昌品牌,借力三峡发展绿电新动能,发展化工新材料、生物健康、先进装备等四大产业集群。“十四五”期间在全市范围内创建完成一批高质量的低碳发展实践区(含近零碳排放实践区)和低碳社区(含近零碳排放社区),从根本上调转为兼顾保护发展的国际先进城市。结合宜荆荆都市圈地理相近、文化相融,在人流信息流加速交流的过程中,依托道路形成产业廊道,构建以峡江文化、三国文化和农耕文化为主题的农旅产业。在长江三峡、百里荒乡振示范区为龙头的全域旅游布局下,各地风景区做优配套服务,从而更广的维度地融入宜荆荆都市产业圈,形成屈原爱国文化、两坝人文故事、三国英雄战场、荆楚万里稻香等引人入胜的独特地域特色,促进一产与二三产业互融的大格局。我市的传统种植业、农业更要以全省区域协同、强县工程为契机,发展柑橘等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让农民深度融入产业链价值链,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有针对性地完善重点村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分区域为农村人口提供普惠共享的基本服务,为宜荆荆都市圈可持续发展的农文旅融合产业、统筹和谐的城乡关系贡献宜昌力量。

  (三)以绿色低碳为牵引,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我们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需求就是共产党人奋斗之目标,为保障人民享有充分的发展权,必然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但自然资源有其独特性,既有资源的稀缺性,也有可利用性,为长远计,开发利用资源要树立“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理念。一是集约节约用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首先,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指标不动摇。中国人要端好自己的饭碗,我们不能将吃饭这件关乎14亿人基本生存的大事留给外国人卡我们的脖子,即使在发展中我们也要守住保护耕地这条底线绝无让步。其次,在房地产低迷之际,既是最困难的时候,也可能是转型升级最好的时候,从长远考虑,我们要减少财政对土地的依赖度,主动盘活存量,先行消化现有储备土地,能供则供,同时在价格方面进行优化调整,进一步提高企业集约节约用地意识。再次,要控制好市场化的商住用地的供应,不能以财政收入需求来定土地供应规模,而是评估并控制好宜昌市的新供住房规模,提高房地产市场去化率。二是转变发展模式,以产业带动发展。第一,宜昌市多山,不宜像平原地区能够摊大饼式的发展,只有结合宜昌的山水特色,打造适合宜昌的发展模式,才能吸引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来定居。第二,宜昌的发展还肩负着保护长江的重大使命和担当,要充分利用保护长江这张牌,打造成为一张旅游王牌,吸引更多的人来参观学习考察旅游。第三,我市“七山二丘一平原”的地形与浙江“七山二水一平原”的地形有其相似之处,我们可以学习浙江在建设生态省中各地转型模式,分析我市独有的优势,找到适合各地发展的方式,以绿色低碳发展新模式推进宜昌高质量发展。三是推进全域生态修复,建设美丽易居之城。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统领下,秉承“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态共同体”的理念,按照近、中、远三期推进宜昌市全域生态修复,按照流域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与修复重大工程,根据计划开展全域国土综合整治,推进优质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绿色矿山创建,区分生产在建和关闭矿山开展矿山生态修复,探索流域治理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在已有良好生态环境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为“两山”转化通道的打开提供坚实保障,建设风光秀美、山水相映的美丽宜昌。

  结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我们还需进一步思想破冰,革除“负资产”,传播新思想,将5天来的学习经验和好的做法运用到日常工作中,立足区域发展差异,合理布局区域空间格局,挖掘宜昌发展潜力,推进产业、文化、生态有机融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贡献自然资源和规划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