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体育平台

<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工作动态

2021年宜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十大创新和亮点工作

日期:2022-01-26 10:53来源:宜昌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 责任编辑: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 阅读量:

  2021年,宜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围绕“六城五中心”目标,全面落实“两统一”核心职责,为宜昌加快强产兴城、推动能级跨越的宏伟蓝图提供自然资源要素保障。

  一、优化营商环境,释放城市发展潜力

  大力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创建活动。猇亭区、夷陵区、宜都市、当阳市牵头开展的三项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创建事项全部高位次通过验收,改革事项数量在全省位居首位,改革成效在全省通报表扬,3项改革事项4个先行试点被省命名为先行区。全力攻坚为邦普,跑出服务加速度坚持“项目就是王道”理念,提前半年完成邦普及配套项目二期用地4个批次2127亩建设用地批复。邦普项目从签约到供地仅用42天,1天完成规划方案审批,创造了服务项目用地金牌店小二的“邦普”速度。推出“资源掌上通”服务品牌聚焦服务对象诉求,重构系统,将工作重点由审批管理转向服务先行,在服务对象和政策间搭建桥梁,解决“怎么办、哪里办、谁来办、办到哪儿了”的问题,实现了从前期申报到后期审批全流程信息对称。开通土地竞买保证金网上“划转退”功能。在现有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网上交易系统中开发自助“划转退”功能。湖北省首家实现国有土地保证金“缴、退、转”的“三个不见面”,极大地降低了土地竞买人时间成本和交易成本,提振了投资信心。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经验先后在《宜昌改革》《湖北日报》《中国自然资源报》等34个省、市媒体刊载。小品《办证》荣获宜昌市直机关“人民在我心中”故事汇优秀奖,局行政审批科被省自然资源厅评为2020年服务重点项目用地“金牌店小二”先进集体。

  二、创建绿色矿山,守住城市生态底色

  2021年4月,市六届人大六次会议将大力推动绿色矿山建设作为本年度一号议案予以重点推进。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有关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大力推动绿色矿山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印发实施《宜昌市大力推动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方案》和《全市绿色矿山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和年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宜昌市绿色矿山建设情况评估表》,明确小型矿山创建绿色矿山标准。实行绿色矿山建设全过程监管,组织专班分期分批进行检查督导,及时发现解决绿色矿山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021年度确定的8家矿山全部完成绿色矿山建设任务,并通过市、县两级验收。19个纳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的矿山全部通过省、市实地核查。全市46家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全部完成,修复治理面积155.3公顷。远安县苏家坡磷矿矿井水处理,入选全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兴山县、夷陵区成功入选全国50个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办的《关于大力推动绿色矿山建设的议案》获评为优秀议案办件。通过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创新、规范化管理等改革创新手段,实现了矿业经济的科学有序发展,绿色成为矿山底色。

  三、推进“点状用地”试点,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我市农村土地资源分散且紧缺,常规的片状供地难以符合乡村产业发展需求,为解决乡村产业发展难题,我局在全省率先试点“点状供地”新模式,探索性将项目用地分为永久性建设用地和农业保留用地,其中永久性建设用地“建多少转多少供多少”,剩余部分不改变地类性质,按租赁、托管、流转等方式供项目使用。在充分调研点状用地项目类别、资源要素需求和用地主体意愿的基础上,研究“点状供地”项目论证、规划选址和工作流程等相关事宜,进一步明确了“点状供地”工作流程。2021年7月,第1个“点状供地”项目德耕园老年康养中心项目完成审批手续进入工程建设阶段,另有5个项目正在实施土地征收。点状供地的实施精准解决了点军区乡村文旅等项目落地需求,创造性地带动周边农村农民与产业携手共赢,有力推动了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四、定制“一户一策”,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宜昌地处鄂西山区,因建房切坡引发大量小型地质灾害,虽然灾害规模小,但直接威胁切坡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危险性和危害性大,在暴雨等极端天气下容易造成“小灾大难”。

  为帮助受威胁群众识灾、辨灾、防灾,宜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积极探索未实施监测预警管理的建房切坡地灾隐患点管控新路径,选取危险性较大的隐患点149处,为207户群众定制“一户一策”防灾指导服务,组织地质专家逐点现场调查、逐户防灾宣讲,定制“一户一策”防灾指导图,发放防灾工具包,在全省首创群众自测自防体系,初步破解建房切坡隐患防范难题,得到群众点赞和专家肯定。创新做法被人民日报客户端、中国自然资源报、中国应急管理、湖北日报、今日头条、三峡电视台等媒体平台相继报道。

  五、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山水韵”宜昌特色

  加强对城市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突出一砖一瓦的精致和大地景观的震撼,建设具有“国际范、山水韵、三峡情”的滨江公园城市。通过分析上位政策、现状情况和管理需求以及其他城市的优秀经验,以目标、问题、特色为导向编制了《宜昌市城市建筑风貌管控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结合宜昌城市特色,以保护城市山水格局为指导思想,从宏观层面的天际轮廓线、景观通廊,中观层面的街道空间、沿街界面以及微观层面的建筑形态、建筑色彩等15个方面对宜昌的建筑风貌进行管控。在内容上体现山水城市特色,突出滨江景观,在审批效能上与《宜昌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相辅相成,在形式上采用图文并茂,增加公众参与度。为塑造具有山水特色的城市景观,提高宜昌市民的生活幸福指数,提升宜昌城市形象明确了路径。有效弥补了宜昌市城市风貌管控的不足,提升城市形象品质。

  六、“多规合一”全域推行,引领城市发展再提速

  全域推开“多规合一”,从源头缩短项目审批时间。2021年9月,各县市区综合信息平台上线运行。2021年,市级平台储备项目401个,策划成熟289个。各县市区级平台储备项目201个,策划成熟145个。

  规范合规性审查流程,促进建设用地审批提质增效。加强前期审查,项目范围涉及生态保护红线情况、是否符合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现行城镇体系规划利用平台“一张图”分析,严格规划管控;拟定过渡时期全市报件规划审查的工作提示,规范审查内容流程,指导各县市区规划报件材料提质,督促县级初审,顺利完成建设用地批次(项目)规划符合情况审查482项,项目审批落地更加快速。

  七、率先完成“三调”,助推宜昌高质量发展

  宜昌市第三次国土调查是根据国家、省统一安排部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的一次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2018年4月,宜昌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市土地调查的通知》,全市三调工作正式启动,全市共有13个县级调查单位,调查总面积为2.12万平方公里。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紧扣全市“三调”工作目标和节点,提前谋划安排全市三调工作,在各有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下,克服疫情、汛情等多重困难,圆满完成宜昌市第三次国土调查。全市三调工作在全省取得了六个“第一”的成绩:

  一是全市13个县级调查单位在全省第一批整体完成初步调查成果提交工作。二是市城区在全省第一批完成省级外业核查,核查结果良好。三是全市三调初步成果数据接边工作在全省第一批完成。四是全市13个县市区的调查成果全部通过省级内外业核查,并在全省第一批全部提交国家级内业核查。五是全市13个县市区的调查成果市级预检工作在全省第一个完成。六是市、县两级三调成果在全省第一个通过省级预检和验收。

  八、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建设最美滨江公园城市

  2021年宜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立足新发展阶段,以项目建设为抓手,通过谋划、实施一批修复治理项目,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向好发展。

  全面完成长江干支流两岸10公里范围内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顺利通过省级核验。该项目是自然资源部组织实施的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的重大项目,也是湖北省长江三峡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63个项目其中之一。市、县两级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强力推进,落实资金2103万元,恢复治理总面积180.29公顷,完成率103%,于2021年10月23日通过省级核验,矿山生态修复的进度和质量在全省领先,做法和效果得到省级核验专家组好评。项目的实施消化了宜昌市长江干支流两岸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历史欠账,改善了宜昌市长江干支流两岸生态环境,矿山变废为绿,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了生态、社会以及经济效益的统一。

  加快推进全域国土整治试点项目。2020年度获批的宜都、当阳、长阳、夷陵等4个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均已开工建设,整治总面积48.54万亩,总投资17.33亿元。累计完成投资额41290万元,占总投资的23.83%,超额完成总投资15%的年度目标。2021年全市谋划申报5个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试点项目通过竞争性评审全部获批,整治总面积88万亩,总投资18.16亿元,其中,3个项目纳入省级试点,2个项目纳入市级试点。

  九、硬措施推进执法监察,守牢绿色发展底线

  将卫片执法工作成效纳入对地方党委政府年度耕地保护工作考核范畴,强力推进自然资源执法监察,督促卫片发现违法行为整改,违法占耕比下降到2.51%,同比下降56%。

  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全力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工作,清理出的22个问题,均已消除违法状态整改到位。全市通过增减挂钩方式补充耕地指标540公顷(水田指标242公顷),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

  依法查处违法行为,2021年全市立案查处土地矿产违法案件75起,其中土地44起,矿产31起,向各级政府缴纳罚没款1033.52万元。挂牌督办和提级调查14起重大典型案件,问责处理党员干部16人,在媒体公开曝光,形成强烈震慑。

  十、首宗“农地”入市,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2021年5月,将夷陵区、枝江市确定为我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省级先行试点地区。2021年10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起草了《宜昌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实施方案》,对全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时间期限等提出了具体要求,重点对入市范围、入市模式、入市条件、土地用途及年限、入市程序、监督管理等六个方面进行了规定,为各县市区推进入市工作提供基本框架和思路。

  2021年12月28日,夷陵区分乡镇南岔湾村1宗2582.66平方米的集体商服用地完成拍卖成交,标志着我市首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进入到实质交易阶段。项目正式运营后,预计可吸纳本地就业100余人,人均年务工收入可达4万元左右,有效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吸纳人口就业、促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