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体育平台

<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工作动态

宜昌市:坚持“八个结合”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日期:2018-09-07 10:57来源:宜昌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 责任编辑:多梦晓 阅读量:
  宜昌市位于长江经济带中段,地跨武陵山区、三峡库区等生态环境脆弱区,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危害巨大。全市已查明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3019处。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宜昌市牢固树立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最大限度减少伤亡损失”为目标,坚持“源头管控、过程管控、责任追究”的原则,全面推进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十二五”以来,全市成功预警预报避让重大地质灾害59起,紧急转移避免伤亡2100余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约4900万元。所有8个山区县都被评为全国地质灾害防治群测群防高标准“十有县”,辖区内重点监测督办点和三峡库区已连续15年保持“地质灾害零死亡”。
  一、坚持高位推动与部门协同相结合。一方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将其作为188体育平台民生工程和保障工程,每年汛期制定年度防治方案,并通过召开大会、专题研究、签批意见及时安排部署、督办落实。特别是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始终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在去年宜昌遭遇罕见秋汛时,两位领导同志以上率下、靠前指挥,分别到秭归县柏堡滑坡、兴山县彭家槽滑坡现场应急勘查处置,精准指挥调度,确保安全度汛。另一方面,市级成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国土与气象、水利、交通、旅游、教育、住建等部门协作联动机制,把任务与责任逐一细化分解,定期研究、部署、督办,对重大灾害进行临时或紧急会商,形成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合力。今年,市国土资源局与市气象局合作,打通部门间数据孤岛,在全省率先开展灾害隐患点和雨量站点数据实时共享,实现一个系统预警。
  二、坚持巡查排查与应急值守相结合。一方面,推进灾害隐患巡查排查全覆盖,严格落实汛前、汛中、汛后巡查排查三查制度,每年投入1000余人次、100余名专家对地质灾害隐患开展拉网式巡排查,对3019处隐患进行全面梳理,逐年更新灾害底数和动态变化情况,分类采取必要措施消除隐患。另一方面,加大应急人员、资金、装备、设备等应急保障的常态化、常备化,对全市范围内威胁20人以上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现应急演练全覆盖,市国土资源局每年组织或指导开展大型综合地质灾害应急演练10余次,让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掌握必要的逃生技能,增强自救互救能力。在全市国土系统实行政务、应急“365天+24小时”双值班制度,汛期各基层国土所安排人员在岗值守,严格落实值班值守、信息报送等应急工作制度,确保突发地质灾害第一时间了解情况、第一时间撤离群众、第一时间开展应急处置。
  三、坚持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一方面,依托湖北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和第七地质大队技术力量,积极监测预警,编制应急预案,组织应急调查,为防灾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市级成立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库和地质灾害应急分队,重点县市区和技术单位签订合作协议,确保汛期和188体育平台时间节点专家、技术员能驻守乡镇一线。在三峡库区和山区县市设立专业监测点84处,逐步为秭归县盐关滑坡、马家沟滑坡、夷陵区陈家湾滑坡等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布设自动监测设备,在滑坡应急(自动)监测示范性研究上取得188体育平台突破。另一方面,全市挑选3000余名群众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一线监测,基本形成了省、市、县、乡四级监测体系。2014年秭归县沙镇溪镇杉树槽发生山体滑坡,就是得益于群测群防测,实现953名师生和村民成功避险,无一人伤亡,得到国土资源部和省委、省政府高度评价。
  四、坚持工程治理与搬迁避让相结合。一方面,以三峡库区为重点,多渠道筹集整合资金实施工程治理。近年来,宜昌累计争取国家投资约13亿元,完成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164个;争取国土资源部和省级专项资金,对42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工程治理或搬迁避让。其中,五峰县城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和避险搬迁项目国家和省级总资金超过15亿元,彻底根除了一批重大隐患。2014年起,宜昌市设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推进工程治理,4年来市县两级累计投入资金7000余万元,先后对30余个隐患点进行了工程治理,解除了对1093户3352人的灾害威胁,防治成效明显。另一方面,地灾避让助力精准扶贫,我市对50个贫困村中236户760人实施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不仅有效避免了群众因灾致贫、因灾返贫,还为贫困户安全脱贫,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切实保护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五、坚持调查规划与城镇建设相结合。一方面,认真开展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制定《宜昌市十三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十三五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按照轻重缓急原则对地质灾害点分类施策。特别是重点实施了长阳县龙舟坪、五峰县渔洋关镇、五峰镇3个重点集镇的地质灾害勘查。另一方面,统筹使用地质灾害治理资金和城镇重大项目建设资金,严格执行工程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对城建项目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做出预测,实现专业调查评价全覆盖、无遗漏,全力推进城镇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与城镇化建设。如五峰新老县城、秭归归州和茅坪集镇、夷陵区太平溪和三斗坪集镇等,通过开展库岸防治工程,既保障了城镇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安全,又有效改善了城镇形象和生态环境,还扩大了可利用土地面积,新增城镇建设用地1000多亩。
  六、坚持风险评估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一方面,在建设项目用地审批之前,对工程建设项目用地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估,加强对实施爆破、挖方、填方、削坡等容易诱发地质灾害的工程建设的监测预警和防范,共同推动地质灾害防治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另一方面,将地质灾害防治与易地扶贫搬迁、生态移民、土地整治等有机结合,建立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地质灾害隐患数据库,加强对在建扶贫搬迁项目的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处置意见并督促落实到位。2017年,对全市开工建设的516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进行了全面排查,对95处存在安全隐患的安置点实施了应急处置,有效保障了安置点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
  七、坚持普及宣传与精准培训相结合。一方面,全面加强地质灾害预防知识的普及宣传,充分利用“4.22”、“5.12”等主题纪念日,创新采用电视台、微博、微信公众号、小视频等形式加强宣传,印制知识读本、防范手册、避灾折页等资料约10万册,编印防灾避险扑克牌、手摇扇等宣传品约10万份,做到了在宣传中强化防范,在防范中加强宣传。另一方面,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的精准培训,内容贯穿防治每个环节、每个部位、每个人员,范围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切实提高了社会群众的防灾意识和能力。市国土资源局联合市委组织部,在市委党校召开培训会,邀请全国一流专家授课,把学习培训延展到县乡政府领导,到基层干部,到技术协作单位。五峰县、兴山县国土资源局将培训会开到田间地头、村民屋场,将枯燥的培训内容转化为防灾顺口溜、三句半,形式喜闻乐见,深受群众欢迎。
  八、坚持弘扬先进与责任追究相结合。一方面,大力弘扬地质灾害防治中的正能量,不断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先进人物、优秀事迹、成功避险案例等宣传。近年来,全市先后推出了“二十年扎根防灾一线,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先进个人”余祖湛同志,“宜昌十大民选新闻人物-秭归基层监测员”王克旺同志,“荆楚楷模”黄照先同志等先进典型。另一方面,不断完善机制,加强组织领导,细化职责分工,强化责任落实,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考核188体育平台内容,对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推诿脱岗、信息漏报瞒报等失职渎职等行为严肃追责问责。通过严格的追责问责,坚决克服松懈、麻痹、侥幸心理和疲劳厌战情绪,坚决防止疏忽大意和形式主义、经验主义、主观主义,不断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确保做实做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