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体育平台

<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工作动态

走节约集约之路,解发展用地之难

日期:2012-05-30 17:09来源:办公室 责任编辑:1 阅读量:

—宜昌市从深化节约集约用地入手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5月30日,宜昌市政府新闻办、市国土资源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向新闻媒体介绍了我市如何节约集约用地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相关情况,市国土资源局新闻发言人,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魏建功发布新闻,并和耕保科科长段永志接受了记者提问。
        节约集约用地不仅是国家宏观用地政策的要求,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根据省市两级“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宜昌城市将形成人口200万、面积200平方公里的规模,经济总量将占到全省的六分之一左右。 今年4月,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同志到宜昌来视察时要求,宜昌城市规模要按人口300万、面积300平方公里来作长远规划。从我市近年来建设用地实际情况来看,年均用地都在4万亩以上,且有逐年增加趋势,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宜昌城市扩容和产业发展要求我市必须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战略,这也是保障我市科学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种形势下,我市创新思路,积极挖潜,采取多种措施缓解用地供需矛盾,拓展发展空间,逐步走出一条具有我市特色节约集约用地新路子。
        在谈到我市如何节约集约用地,拓展发展空间时,魏建功介绍说:节约集约不在朝夕。我市把节约集约体现在规划计划、供应、用地、后期监管等各个环节。
        一是从规划计划管理入手“留”地。我市坚持科学编制产业规划、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从而实现规划对项目建设的科学引导,坚持以产业园区为载体,统筹规划,集中布局,控制零星工业用地审批,做到工业布局向沿江地带集中、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集中,防止重复建设、资源浪费。近几年,全市招商引进的工业项目,95%以上都集中到了开发区园区。
        二是从低丘缓坡改造入手“造”地。当前乃至今后较长的一个时期里,我市建设用地增量主要还是向山地丘陵“造”地。宜昌70%面积属于山地丘陵,建设用地空间十分有限。近几年,通过对低丘缓坡地综合开发利用,逐步实施工业上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宜昌高新区原处于大巴山脉向汉江平原的过渡地带,丘陵山地占土地总面积的80%以上。近几年来,开发区项目建设用地近4万多亩,其中3万多亩是利用低丘缓坡土地,仅占用耕地7000亩。当前,我市正在积极挖掘低丘缓坡地资源,着力推进用地上山。根据最新土地调查数据显示,我市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有35566公顷,按照规划,到2020年可实施规模26853公顷。由此可见,我市在低丘缓坡地综合开发利用上大有可为。
        三是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入手“换”地。我市在枝江市和当阳市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的基础上,将范围扩大到每个有条件的县市区,目前,总规模达800公顷。实施过程中,我们增减挂钩试点与实施土地整治项目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结合,据初步统计,全市复垦耕地400公顷,搬迁村民1519户,集中建安置点8个,置换用地指标600公顷,缓解了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的压力,改善了农民生产和居住环境,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四是从节约集约用地机制上入手“挤”地。要使节约集约用地观念深入人心,必须通过活动载体和制度规范来实现。我市通过扎实推进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强化对建设用地的绩效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各县市区用地指标、项目安排挂钩,实行奖惩并举,进一步增强了全社会节约集约用地意识。2011年,我市被评为全国国土资源集约节约模范县市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夷陵区被评为全国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市政府也出台《宜昌开发区工业项目用地若干规定》,明确要求项目投资强度在国家规定标准上提高20%以上,严格审查项目产业要素、环境影响、投资强度、税收要求,提高“门槛”,合理配置资源。近几年,我市引进的全通涂镀板、多晶硅、联邦线缆等一批大项目,每亩投资强度均在300万元以上,超出规定标准1倍多。我市还鼓励老企业利用厂区土地新上项目,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同时,我们在城郊积极探索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集中安置、集约用地”村民搬迁集中安置新模式。目前,全市在建和已建成的村民集中安置小区有23个,可安置村民1万多户、3.5万余人,比“一户一基”分散建房节约土地4000余亩。
        五是从严格执法监管入手“管”地。严格执法监管也是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战略的188体育平台手段。我市也注重从严格执法监察入手“管”地,确保依法依规用地。通过建立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动态巡查及部门联合办案机制,利用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依托卫星遥感技术,创新执法监管手段,实施“天上看、网上管、地上查”的全方位立体型监管,全面建立土地供应与开发利用全过程动态监管体系,确保了能够及时发现、制止、查处违法用地行为。连续几年来,我市违法用地比率均控制在较低幅度。
        从现阶段来看,我市节约集约用地观念已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节约集约用地机制初步形成,成效也比较明显。先后出现了高新区、夷陵区、宜都市等一批节约集约用地先进典型,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经验在全市得到推广。接下来,我市将进一步创新思路,完善机制,强化措施,坚定不移地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战略,拓展发展空间,保障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