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体育平台

<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宜昌,如何选择未来的城市方向

日期:2019-10-18 10:40来源:宜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责任编辑: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 阅读量:

《宜昌2050发展战略规划》面向市民征求意见

  三峡日报讯(记者梅云雄、付江山,通讯员卢志亮)《宜昌2050发展战略规划》编制迄今已历时一年多,战略成果基本形成,10月11日召开的市规划委员会2019年第3次全体(扩大)会议,听取了《宜昌2050发展战略规划》汇报。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现将规划征求意见稿公之于众,供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审议、建言,共同参与宜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谋划。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宜昌2050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工作,2018年6月正式启动,坚持“多部门协作、多机构合作、多方位咨询、全社会参与”的开门编制原则,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下,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担任核心技术团队,邀请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上海大学、宜昌市地理信息和规划编制研究中心等机构合作,聚焦城市长远发展的重大关键问题开展专题研究。

  我市以开放的思维、开放的视野,立足高起点、着眼高标准、致力高品质、面向国内外,举全市之力深化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求,共谋宜昌高质量发展之路,科学制定《宜昌2050发展战略规划》。修改完善后的规划充分贯彻新发展理念,站位高、分析透、方向明、落点实,在多轮讨论、征求意见中,推动了全市上下视野更开阔、方向更明确、头脑更清醒、认识更深刻、信心更坚定、脚步更坚实。

  立足国际视野、履行国家使命、彰显宜昌韵味,《宜昌2050发展战略规划》提出了坚持生态优先、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价值观。通过更高标准的生态文明建设、更足动力的高质量发展、更高品质的多样生活营造,建设成为长江生态大保护的宜昌样板、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水电旅游名城、长江经济带区域中心城市、具有多样活力和高品质生活的滨江名城。制定生态再升级、内外再链接、特色再滨江、趣味再遇见四大战略,以期实现2050目标。

  如何实现宜昌发展的高质量、人民生活的高品质,是本次战略规划需要回答的核心议题。回答这一命题最关键的是宜昌人如何选择未来的城市方向,因此,规划采取共同缔造的工作方式,通过对宜昌县市区、乡村、企业等若干轮调研,访谈市民、游客、企业家、创客等人群,通过媒体收集市民意见。从今日起,三峡日报、三峡宜昌网、宜昌政府网、宜昌发布等市级媒体及平台,同步发布《宜昌2050发展战略规划》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让市民共同参与宜昌2050战略谋划。
 

聚焦2050 引领宜昌美好未来

  ——我市编制《宜昌2050发展战略规划》征求意见稿之一

  编者按

  我市以开放的思维、开放的视野,立足高起点、着眼高标准、致力高品质、面向国内外,科学制定《宜昌2050发展战略规划》,举全市之力深化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求,共谋宜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宜昌2050发展战略规划》(以下简称宜昌2050)编制,坚持“多部门协作、多机构合作、多方位咨询、全社会参与”的开门编规划原则,在宜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组织下,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担任核心技术团队,邀请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上海大学、宜昌市地理信息和规划编制研究中心等机构合作,聚焦城市长远发展的重大关键问题开展专题研究。

  自2018年6月正式启动,宜昌2050编制迄今已历时一年多,战略成果基本形成。现将宜昌2050征求意见稿在《三峡日报》予以刊登,欢迎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参与审议、建言献策,共同参与宜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谋划。

2019年10月11日,市规委会全会审议《宜昌2050发展战略规划》现场

  ■战略背景

  践行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高质量发展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调研时指出,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发挥内河航运作用,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188体育平台批示,强调长江通道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最188体育平台的东西轴线,在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188体育平台战略地位,建设长江经济带要坚持“一盘棋”思想,理顺体制机制,加强统筹协调,更好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为全国统筹发展提供新的支撑。

  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188体育平台讲话,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涉及长江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

  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188体育平台讲话,强调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加强改革创新、战略统筹、规划引导,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面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中国梦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向大会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报告,提出新时代的“三步走”战略,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拓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更加清晰地擘画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达成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经济与科技实力、法治、文化软实力与影响力、人民生活水平、社会治理、生态环境等方面实现跃升;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推进落实湖北“一芯两带三区”战略

  2018年12月召开的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勾画出以“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为引领的战略布局。

  “芯”有三层含义:一是产业之“芯”,就是依托“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和“十大重点产业”,大力发展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成长型产业,培育国之重器的“芯”产业集群,将武汉、襄阳、宜昌等地打造成为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芯”产业智能创造中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国家级示范区;二是区域之“心”,就是强化武汉“主中心”地位和襄阳、宜昌的省域副中心地位,推动中心城市地区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形成中心带动、多极支撑的“心”引擎;三是动能之“新”,就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的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体系。

  “两带支撑”,瞄准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和“一带一路”重大机遇的有效对接和产业转型升级。

  “三区”,瞄准国家绿色发展、乡村振兴、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等重大战略,在“多极支撑”区域发展布局中形成产业联动优势。

  ■时代意义

  经济新常态下,各城市纷纷寻求转型发展机会,很多城市相继开始编制远景发展战略,核心目标是要用更长远的价值观来指导现在的行动。

  2018年5月30日,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了宜昌2050专题会,市领导和部门负责人、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项目团队参加会议,会上共同商讨了宜昌2050工作方案。市委书记周霁指出,以开放的思维、开放的视野,立足高起点、着眼高标准、致力高品质、面向国内外,科学制定宜昌2050,举全市之力深化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求,共谋宜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宜昌2050的规划核心在于回答三大问题:

  第一,宜昌的目标是什么?指明发展方向,避免走弯路,出现方向性错误;

  第二,明确我们不能做什么?避免做错事留遗憾,避免短期行为、急功近利;

  第三,确定我们该做什么?避免错过机遇。

  ■工作历程

  自2018年6月正式启动,宜昌2050编制迄今已历时一年多,战略成果基本形成。

  2018年6月开展一个月的全面调研工作,对全市5区8县市6个平台和主要部门、院校以及50家企业进行了访谈和踏勘,开展10场主题人群座谈会、10个社区调研,全民深度参与。

  2018年7月7日,项目组邀请院内专家领导召开了一次“宜昌2050发展战略规划”的咨询会;2018年7月16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杨保军院长应邀来宜昌调研并在党校讲课。

  2018年7至12月,组织了一系列的公众参与活动。开展公众问卷,通过宜昌发布等微信公众号、三峡日报等媒体,发放并回收了6860份问卷;策划中小学绘画比赛,原市规划局与市教育局合作,面向全市中小学,开展以“我心中的宜昌2050”为主题的儿童绘画比赛,收到作品645份,评出35名获奖作品;面向全国高校设计团队,组织“宜昌2050”为主题的规划竞赛,收到参赛成果23份,评出综合奖6名、3个专项奖各1名。

  2019年5月9日和10月11日,《宜昌2050发展战略规划》分别通过市专题会议讨论和市规委会全会。

规划前期进社区调研走访

  ■规划概述

  回溯历史,宜昌发展与长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长江而“生”、因三峡而“兴”,借力长江航运、三线建设、葛洲坝和三峡大坝建设,宜昌实现了从小城市到中等城市再到大城市的跨越式发展,经济规模连攀3个千亿台阶。凭借长江、三峡两大国际名片,宜昌得到了世界关注,被誉为“世界水电之都”。在生态文明时期,宜昌秉承“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的理念,践行长江大保护要求,开展了一系列的转型行动,生态保护、三峡旅游、产业提升等取得显著成效,发展动力更加多元,城市活力不断增强,幸福城市和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全省排名第一。

  面向2050,落实十九大的“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等要求,宜昌依然任重道远。如何实现宜昌发展的高质量、人民生活的高品质,是本次战略规划需要回答的核心议题。回答这一命题最关键的是宜昌人如何选择未来的城市方向,因此规划采取共同缔造的工作方式,通过对宜昌县市区、乡村、企业等若干轮调研,访谈市民、游客、企业家、创客等人群,通过报纸媒体收集市民意见,组织儿童绘画、规划竞赛等一系列活动,让市民共同参与宜昌2050战略谋划。

  立足国际视野、履行国家使命、彰显宜昌韵味,规划提出了坚持生态优先、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价值观,确定宜昌2050愿景为“多元动力、多样生活的长江名城”。通过更高标准的生态文明建设、更足动力的高质量发展、更高品质的多样生活营造,建设成为长江生态大保护的宜昌样板、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水电旅游名城、长江经济带区域中心城市、具有多样活力和高品质生活的滨江名城。

  以目标愿景为引领,发挥宜昌的特色优势,针对面临的困境与挑战,规划制定生态再升级战略、内外再链接战略、特色再滨江战略、趣味再遇见战略四大战略,以期实现2050目标。

宜昌2050发展战略技术路线图

  战略1:生态再升级,坚守生态文明绿线

  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以“长江生态大保护的宜昌样板”为目标,推动生态环境品质再升级,共守宜昌的生态文明绿线。

  管控升级,加强底线思维,锚固“两脉青山、一江五水”自然格局,坚守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生态功能限制区、发展区,加强生态管控,稳定自然生态格局。

  品质升级,识别最具价值的生态资源,参照美国国家公园标准建设神农架、三峡、五峰三大国家公园,对标上海崇明岛建设百里洲国家生态岛,形成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标志性生态工程。

  修复升级,通过更严格管控沿江功能、更大力度整合货运港口、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打造长江环境治理升级版。

  战略2:内外再链接,坚定高质量发展主线

  以更开阔的视野和更高定位谋划宜昌更足动力的高质量发展,推进世界水电名城、长江经济带区域中心城市的建设。

  链接国际,推动更具广度地对外开放,建设世界水电名城。全面融入国家开放格局,打通水陆开放通道,深度参与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加强宜昌与昆明、南宁的链接,积极衔接泛亚陆路通道;借力“三峡”,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工程,推动内陆城市国际化。

  链接区域,构筑更具深度的区域共同体,建设长江经济带的区域中心城市。顺应区域发展趋势,联动东西促进深度合作。向东唱好双城记,建设“汉宜”创新共同体;向西打好“三峡牌”,共建国际旅游共同体;加强区域辐射能力,建设宜昌大都市圈,联动荆州、恩施、张家界等地区,共同推动高质量协同发展。

  链接枢纽,完善直通直联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一高两港”的枢纽体系。优化直通直联的高铁网络,构建“8向、7通道”的对外走廊,完善都市区城际网和市域快铁;建设区域性航空枢纽和188体育平台的旅游机场,推进空铁联运体系;整合港口、做大白洋港,借力枝江货运站,建设铁水联运的国际货运平台,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链接未来,培育更具潜力的多元产业,构建“四大”产业体系。坚定“多元驱动”发展思路,聚焦大制造、大旅游、大数据和大物流等四大产业。融合科技+制造,构建以生物健康、新材料、装备制造为主导的“3T”产业簇群;引爆“户外”“康养”两大品牌,升级全域旅游;依托库区电力优势,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升级大物流,发布长江航运指数,建设贸易物流港。

  战略3:特色再滨江,建设高品质的长江轴线

  回应人们对城市的向往与期待,宜昌需要提供高品质的城市空间。宜昌需要挖潜世界级资源——长江的价值,构建“一轴引领、双核驱动”的空间格局,强化长江主轴魅力营造,建设活力左岸、风景右岸,营造高品质的长江轴线和城市空间。

  空间集聚,一轴引领、双核驱动。全域构建“一轴双核、一区三片、多点支撑”的格局。强化长江经济带主轴线,打造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典范;建设回归滨江的精美主城和港产联动的实力港城,以“双核”引领宜昌都市区的高品质发展;实施差异化发展,外围特色化建设三大生态旅游休闲片区;培育猇亭、当阳、远安、兴山、秭归、长阳、五峰等专业功能节点,促进全域协同发展。

  特色滨江,活力左岸、风景右岸。挖潜世界级资源的价值,沿江结合既有道路打通断头路,在长江两岸建设最美风景道;沿长江带植入一系列公共开放的活力节点,左岸引领都市“活力”、右岸展开“风景”画卷,集聚滨江活力和人气。实施主城滨江贯通开放工程,打造宜昌名片。

  战略4:趣味再遇见,彰显魅力人文风景线

  让城市回归人的生活,绘制市域风景魅力地图和城区活力地图,建设彰显独特韵味的人文风景线,为不同的人群提供多样化的生活方式。

  遇见风景的魅力圈。挖掘全域的魅力资源,建设美丽美景、户外运动、健康养生等三大类12个主题鲜明的魅力圈,在最大限度地保护保留原生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培育特色功能,提升风景魅力;建设蓝绿紫风景道,连通魅力圈,构建快达慢游的特色交通体系。

  遇见人文的文化圈。“留住乡愁、留住记忆”,打造8个县市文化圈,一县市一主题,讲述各自的地方文化故事;让城市文化活起来,培育10个文化区,建设一批高品质的文化设施,提升城区文化品质;建设文化漫城、西坝文创岛和平湖文化旅游湾等三大标志性文化工程,作为宜昌文化展示与体验的188体育平台窗口。

  遇见活力的运动圈。迎合宜昌人爱运动的特点,完善体育运动设施,建设15分钟运动圈和5分钟健身圈,让市民出家门就可以参与各类运动健身活动。推进公园绿地提质提量计划,建设山水融合三类健身跑道,让运动更加丰富方便。

  遇见多彩的生活圈。建设10分钟生活圈,统筹考虑居住人群需求,分类建设老城更新、品质社区、创新社区和健康主题4类生活圈,差异化服务配置重点。

  群众反馈通道——

  联系地址:宜昌市沿江大道49号宜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邮箱:bzk802@163.com